自工业革命以来,能源安全问题就开始出现。1913年,英国海军开始用石油取代煤炭作为动力时,时任海军上将的温斯敦·邱吉尔就提出了“绝不能仅仅依赖一种石油、一种工艺、一个国家和一个油田”这一迄今仍未过时的能源多样化原则。
人类战争史在一定意义上就是能源资源的争夺史,战争是政治的继续,能源安全和国际政治密不可分。两次世界大战中,能源跃升为影响战争结局、决定国家命运的重要因素。法国总理乔治·克列孟梭曾说,“一滴石油相当于我们战士的一滴鲜血”。可见,能源安全的重要性在那时便已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可。
科技进步并没有改变人类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在全球化迅猛发展的新时代,人类社会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能源安全问题。
能源安全主要涵盖两个方面:能源的供给安全和能源生产与消费的环境安全。也就是说,一方面,能源的供应量必须能确保国家运行的总需求,不能“缺血”;另一方面,能源消费过程应尽量无害,不要“因血致病”,能源安全是能源供应安全和能源使用安全的有机统一。
伴随着人类社会对能源需求的增加,能源安全与国际政治、经济安全的联系日益紧密。能源安全已经不是单纯的能源问题,也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涉及对外战略、国家安全、战略经济利益和分配格局等多层次的战略性问题。
“谁占有石油,谁就占有了世界,因为它可以用柴油统治海洋,用航煤统治天空,用汽油和煤油来统治陆地。除此之外,他还能在经济上统治他的同胞,因为从石油中他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财富。”美国学者埃德温·奥康诺的这一论断尽管有夸大之嫌,但却代表了一种普遍的权力政治观。
可见,能源不仅象征着财富,而且象征着权力,它与政治紧密相连,具有强烈的国际政治特征。能源安全不仅与国内供求矛盾及对外依存度相联系,还与一国对世界资源丰富地区的外交、军事影响力和控制力等相联系。
随着能源安全问题的不断演化,能源安全概念也在不断扩充和完善。能源安全是一个深化的、事关国家稳定、地区协调、经济结构和个人发展的战略性问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将保障能源安全作为国家能源战略的首要目标。
发达国家人均能耗高,需要大量进口补充境内能源资源的短缺,因此在能源发展战略上除了考虑本国的资源因素外,十分注重涉及国外资源开发利用的国际因素影响,甚至关注其他国家能源需求变化对国际能源市场的影响及对自身的影响程度。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弱势,多偏重于建立当前自身的能源安全供应体系。其中,能源充裕的发展中国家已认识到利用资源优势发展国家经济的重要性,逐步加强了国家对国外企业开采和资源输出的控制。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一百多年前,英伦作家狄更斯在其名作《双城记》的开头如此写道。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能源建设正在飞速发展,与此同时,中国对能源消费的需求越来越大,中国能源安全问题尤为凸显。如何维护中国的能源安全是关系到中国现代化建设成败的战略性问题,能源战略与能源安全必然成为中国大国战略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因此,中国能源安全需要结合全球化背景下的能源地缘政治格局和国际利益分配,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从根本上减少对国外能源的依赖,综合运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多种手段保障国家的能源安全。